1、史学之家-班氏家族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写成《后传》60余篇,斟酌前史,纠正得失,为后世所重。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史料多依班彪,实际上是他修史工作的继续。其女班昭等又补充固所未及完成者。儿子:班固、班超 ,女儿:班昭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班固擅长作赋,撰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班昭作品存世七篇,《东征赋》和《女诫》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书法之家-王氏家族
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旷(生卒年月不详),王导从弟,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历官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行书。
王廙(276—322),字世将。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王导、王敦的从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王珣(349年-400年),字元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从侄,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智永(生卒年不详),书法家,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本姓王,名法极,是晋代在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虞世南是其弟子。智永的书法真迹有《真草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归田赋》等,其中以《真草千字文》最佳。
3、数学之家-祖氏家族
祖冲之(公元429~公元500),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南北朝时齐朝人,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祖冲之的祖父祖昌由河北迁至江南。祖昌曾任刘宋的“大匠卿”(古代一种官),掌管土木工程,祖冲之的父亲也在朝中做官。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在机械学方面,他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造诣,他精通音律,擅长下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
祖暅,生卒年代不详,又名祖暅之,字景烁,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冲之在462年编制《大明历》就是在祖暅三次建议的基础上完成的。《缀术》一书经学者们考证,有些条目就是祖暅所作。祖暅原理是关于球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是祖暅一生最有代表性的发现。
4、文学之家-苏氏家族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州眉山人(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著有《嘉祐集》、《谥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辙(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北宋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栾城集》
5、医药之家-李氏家族
李言闻(生卒年月不详),明代医家,字子郁,号月池,湖北蕲春人。其著作有《四诊发明》、《痘疹证治》。并有增补崔嘉产《脉学举要》一书,又有《蕲艾传》、《人参传》等行于世。其父亦为当时名医,其子为李时珍,更是一代医学大家。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另著有《濒湖脉学》。
6、天文学之家-梅氏家族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县人。是清初著名的天文、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文鼎从小受家学熏陶,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梁启超说:“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法。至清而尤盛,凡治经者多兼通之,其开山之祖,则宣城梅文鼎也。”
梅文鼐(1637-1671年),字和仲,梅文鼎仲弟,通历算.早年同兄文鼎及弟文鼏一同向倪观湖学习历法,三兄弟夜则披图仰观,昼则运筹推步,考订前史,三人者未尝不共也,如是者凡数年。与兄文鼎共成《步五星式》六卷,惜早卒.
梅文鼏(1642-1716年),字尔索,梅文鼎季弟,尤邃天文,星数之学,著作颇丰,计有《中西经星异同考》,《南极诸星考》、《星固》、《授时步交食式》、《比例规用法假如》、《几何类求新法)、《慎庵笔算》等书。
梅瑴成(1681~1763),字玉汝,号循斋,宣城人,历算大师梅文鼎的长孙。梅瑴成受家学熏陶,从小就跟祖父学习数学和历法。参予历算书稿的校订和制图工作。为祖父的《勿庵历算书目》、《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和《堵测量》等算书校订和绘图。
梅珏成,通历算,著作《增删算法统宗》
梅钫,字导和,珏成四子.心思静专,手眼俱巧.其父纂 《梅氏丛书辑要》,图皆钫绘,删订《算法统宗》,年26卒.
梅冲,字抱村,梅珏成之孙,著有《句股浅述》,比先辈《勾股举隅》详明,并杂取《算法统宗》之难题附列于后,以便初学.他对数学的学习与应用有很深的理解,梅冲禀承家学,于诗古文词皆高出时辈,并著《离骚经解》一书行世.
梅氏家族,数学人才济济,代代相传相辅相成,祖孙五代致力天文历算研究长达100多年。
7、数学之家-伯努利家族
伯努利家族(17~18世纪),在一个家族中,人才辈出,连续出过十余位数学家,堪称是数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伯努利家族,原籍比利时安特卫普.1583年遭天主教迫害迁往德国法兰克福,最后定居瑞士巴塞尔。其中以雅各布·伯努利(Jacob Bernoulli),约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这三人的成就最大。
雅各布1654年12月27生于巴塞尔,1705年8月16日卒于同地.他分别于1671和1676年获得艺术硕士和神学硕士学位,但他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数学几乎是无师自通的.1687回国后,雅各布担任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教授实验物理和数学,直至去世.由于雅各布杰出的科学成就,1699年,雅各布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外籍院士;1701年被柏林科学协会(后为柏林科学院)接纳为会员。
约翰,1667年8月6日生于巴塞尔,1748年1月1日卒于同地.雅各布之弟.最初学医,同时研习数学.约翰于1690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694年又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是关于肌肉的收缩问题.但他的兴趣是数学, 1695年,28岁的约翰取得了他的第一个学术职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数学教授.10年后的1705年,约翰接替去世的雅各布接任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同他的哥哥一样,他也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柏林科学协会会员.1712、1724和1725年,他还分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和彼得堡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约翰的另一大功绩是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数学家,其中包括18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欧拉、瑞士数学家克莱姆、法国数学家洛必塔,以及他自己的儿子丹尼尔和侄子尼古拉二世等.
丹尼尔,1700年2月9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巴塞尔.约翰次子.也象其父一样先习医,1721年获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但在其家族的熏陶感染下,不久便转向数学,在父兄指导下从事数学研究,并且成为这个家族中成就最大者.1724年,他在威尼斯旅途中发表《数学练习》,引起学术界关注,并被邀请到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同年,他还用变量分离法解决了微分方程中的“里卡蒂”方程.第二年,25岁的丹尼尔受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并被选为该院名誉院士.1733年,他返回巴塞尔,教授解剖学和植物学和自然哲学.丹尼尔的贡献集中在微分方程、概率和数学物理,被誉之为数学物理方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10次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金,能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大数学家欧拉.丹尼尔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一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8. 小说之家-仲马家族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称大仲马,1802年7月24日出生于法国维勒科特莱,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著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双雄记》等作品。大仲马自学成材,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小说家,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其代表作是《茶花女》。
9、化学之家-居里家族
P. 居里(Pierre Curie)1859 年 5 月 15 日生于巴黎,1906年4月19日卒于同地。16岁入巴黎大学理学院 ,毕业后任该校实验室助理,1880年与其兄J.居里共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 。1895 年发现顺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居里定律(见磁性物理学、磁介质)。他的不同温度下磁性的论文,使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为了纪念他在磁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后人将铁磁性转变力顺磁性时的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1895年与夫人一起研究放射性,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元素。1903年他们夫妇和A.-H.贝可勒尔(见贝可勒尔家族)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04年任巴黎大学教授。1905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06年4月19日在巴黎死于车祸。
M. 居里( Marie Sklodowska Curie )习称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 ,1934年7月4日卒于萨拉西沃附近 。1891年到法国深造 ,189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4年毕业于数学系。1895 年和 P.居里结婚。在1898年发现了钋和镭 。因对放射性研究的贡献,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P.居里去世后 ,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又提炼出金属态的纯镭 。1911年 ,因发现元素镭和钋、分离出纯镭和对镭的性质及化合物的研究,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除获诺贝尔奖外,她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是音乐家和传记作家,她的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接受瑞典国王于1965年授予该组织的诺贝尔和平奖。
10.科学之家-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六对“诺贝尔奖父子”
布拉格父子分享了1915年的物理学奖;
汤姆逊父子—分别于1906年、1937年获得物理学奖;
奥伊勒父子—分别于1929年获得化学奖、1970年获得医学奖;玻尔父子—分别于1922年、1975年获得物理学奖;
西格巴恩父子—分别于1924年、1981年获得物理学奖;
罗杰·科恩伯父子—分别于1959年获医学奖、2006年获化学奖。
评论